• "上方"的诗词
  • "上方"的文章

闻钟渡寒水,共步寻云嶂。还随孤鸟下,却望层林上。清梵远犹闻,日暮空山响。

诗词详细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诗词详细

学道空山水月深,丹成初试马蹄金。犹馀一勺丹泉水,洗尽人间名利心。

诗词详细

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洗足关门枕书睡,连山松桧雨浪浪。

诗词详细

京都寡临观,兹地高且明。仲科一来望,旷然写予情。千载豪杰尽,夷门荆棘生。时平盛民物,华屋连飞甍。长烟冒百里,下视色正青。慨彼尘土间,扰扰何多营。往车无徐驱,来马.....

诗词详细

上方

宋代·曾几

前朝兰若旧闻名,绝顶禅房日月邻。木润山辉应有物,锡飞杯渡不无神。郊坰行去仅百里,郡郭往来今十春。未踏青云梯一级,会当齐侣个中人。

诗词详细

凭高情不浅,尽日倚胡床。云散他山雨,风来古殿香。一川横晚照,重阁枕秋光。欲写无穷意,诗凡不擅场。

诗词详细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诗词详细

上方寺

宋代·卢祖皋

题诗上方寺,眼阔句难收。地控三吴胜,天连七泽浮。路危行迹少,塔坏断碑留。俩屐几行破,今年不负秋。

诗词详细

谒文公上方

唐代·杜甫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长者自布金,禅龛.....

诗词详细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诗词详细

题慧悟禅师上方

宋代·余弼

孤峰牢落几何年,台殿于今插半天。已是精蓝誇绝徼,更将宝塔在危巅。烟霞色任阴晴变,钟磬声随上下传。珍重老僧无别境,一生幽趣只山川。

诗词详细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西京闹于市,东洛闲如社。曾忆旧游无,香山明月夜。

诗词详细

平生方外朋,今识故乡僧。史有春秋笔,谈空大小乘。香厨朝饭面,古殿昼燃灯。归路烟芜外,斜阳下道陵。

诗词详细

灵岩寺上方

元代·宋无

霸业锁沈烟树浓,吴王台殿梵王宫。羽廓人去土花碧,香径僧归秋叶红。飓母射岩风动地,蛟精徒穴雾迷空。明朝江郭重回首,寺在翠微苍霭中。

诗词详细

再游上方

宋代·范成大

僧共老花俱在,客将春鴈同回。范叔一寒如此,刘剆前度曾来。

诗词详细

游头陀寺上方

唐代·项斯

高步陟崔嵬,吟闲路惜回。寺知何代有,僧见梵天来。暮霭连沙积,馀霞遍槛开。更期招静者,长啸上南台。

诗词详细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诗词详细

上方寺 其一

清代·李锴

独隔层岚迥,今知细路深。一时移耳目,万象变萧森。古拙居人服,偏私造物心。天门双日月,随意自升沈。

诗词详细

上方寺 其二

清代·李锴

风磴残云外,虹梁瀑水西。险愁岩石堕,冷逼洞猿啼。白日行如梦,青天瞰欲低。上方信幽绝,消得昔人题。

诗词详细

上方望溪宗伯 其一

清代·李锴

丈夫弧矢志,少小应征繇。屯边隶充国,代马惨不骄。二十走淮徐,畚锸尝自操。蜃蛤贵时变,椒兰移所遭。微生苦不化,造物成虚劳。栖迟坐衰白,惄焉心烦骚。

诗词详细

上方寺

宋代·范成大

檥棹古销夏,搘筇新上方。珠湾锁员折,冰镜沉空光。枫缬醉晴日,橘黄明蚤霜。闲门松竹径,随处有清凉。

诗词详细

下帷精舍远尘繁,境静心清事不关。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

诗词详细

过上方一绝

宋代·李光

芒鞋筇杖强跻攀,示病维摩昼掩关。棋罢不知风破雨,却携炉铫过前山。

诗词详细

迎宵山吐月,不受寸云吞。看影筛林杪,移尊藉石根。参差明梵刹,一二数烟村。高处僧眠未,携筇试打门。

诗词详细

石湖上方寺

明代·周伦

湖上名山紫翠中,上方钟梵有琳宫。林浮锦树山光发,水落沧江海气通。双洞钵龙收夜雨,九霄笙鹤任秋风。向来簪弁都抛却,巳觉禅心万劫空。

诗词详细

因过下方院,更指上方登。偃盖杉松路,包金橘柚层。清湾从古好,孤榜复谁曾。八十年前事,凄凉欲问僧。

诗词详细

月馀树影穿窗入,雨过山泉绕舍鸣。野寺中宵人不睡,蒲团布衲悟无生。

诗词详细

重过上方寺

明代·雪溪映

城外西湖水,泉根暗入池。鱼游如有翼,树老欲无枝。前度故人去,一番新住持。老僧扶杖出,但问孰相知。

诗词详细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诗词详细

泬寥高处万缘空,蹑尽丹梯更几重。铃语乍闻清昼寂,香烟偏近紫霄浓。上方未彻钧天乐,下界仍传薄暮钟。咳唾随风无着处,杳然飞坠五陵松。

诗词详细

山中寒早野阴薄,惨惨黄昏欲雨时。市远无人与沽酒,地炉松火自烧梨。

诗词详细

次韵游上方

元代·戴良

故人邀我破愁颜,风磴云岩尚可攀。五色蓬莱常近郭,一湖波浪欲浮山。江皋极目双枫赭,涧道伤心细菊斑。作客异乡俱老大,乘时吟赏不知还。

诗词详细

题湖上方舟四首 其三

明代·胡应麟

薄暮方舟集,芙蓉次第寻。台惊浮水面,亭似压波心。雅称苕川钓,偏宜笠泽吟。浮休定何日,一壑畅幽襟。

诗词详细

题湖上方舟四首 其四

明代·胡应麟

湖上暮云稠,青丝荡碧油。移舟过巨石,浮筏向中流。拟作张骞泛,真同郭泰游。余将挈佳丽,日醉大堤头。

诗词详细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汉主马踪成蔓草,法王身相示空棺。云扶踊塔青霄庳,松荫禅庭白日寒。不见戴逵心莫展,赖将新赠比琅玕.

诗词详细

古上方

宋代·邵彪

凌云细路险可遵,稍从飞锡攀嶙峋。乌巢崔嵬寄林莽,蚁穴细碎严君臣。震开楼阁一弹指,俯览世界千微尘。人间劫火变灭尽,此地独与湖山新。

诗词详细

题思禅寺上方

唐代·独孤及

溪口闻法鼓,停桡登翠屏。攀云到金界,合掌开禅扃。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老僧指香楼,云是不死庭。眇眇於越路,茫茫春草青。远山喷百谷,缭绕驰东溟。目极道何在,境照.....

诗词详细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诗词详细

寺压孤城断,堂开积水围。一僧当茗灶,群鹭狎荷衣。被酒时登塔,持书晚坐矶。鹤腾知客至,嗟汝咏而归。

诗词详细

游上方寺晚登钟楼

明代·李梦阳

东北丛林冠此都,地分清寂聚僧徒。青天宝塔还今古,赤日珠光乍有无。草径鹭乾时独立,松林鹤并晚相呼。登楼更见河流急,叹世因悲马负图。

诗词详细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清代·陈维崧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有多少、梨花夜雨。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惟吾汝。晋宋事,总尘土。鸿濛一气凭㪺取。蹑丹.....

诗词详细

暮雨登上方山

明代·顾璘

暮踏孤峰雨,苍茫下界分。平湖铺大野,高阁挂行云。霜气明枫叶,天寒叫雁群。拟投僧舍宿,清梵夜堪闻。

诗词详细

幽怀洽清夜,兴言陟穹窿。寒景自憭慄,况兹山间中。明月出海嵎,浮云净遥空。二八轮正满,桂影虚玲珑。河汉近人泻,衣袂多烈风。俯窥震泽外,一气涵鸿濛。凭虚意惝恍,酒酣.....

诗词详细

游上方小酌僧舍

明代·易恒

上方气压湖山胜,老我登临思惘然。一鸟影沉秋水外,千峰势断夕阳前。清尊白发酬今日,画舫朱帘记昔年。独倚危阑重吊古,荒台樵唱起苍烟。

诗词详细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贴向吴天翠无尽。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

诗词详细

题湖上方舟四首 其二

明代·胡应麟

平湖秋色净,一舸系蒹葭。懒搆思光宅,堪浮少伯家。窥帘鸣鹳鹤,掠槛度鱼虾。竟夕看明月,无劳促曙鸦。

诗词详细

湖上兴不极,复治东山具。执策入治平,繁霜湿衣屦。山僧不好客,高卧阖庭户。清商动木末,静听不知处。遥看上方胜,子夜发襟素。情长事乃违,咫尺不得据。月落空归来,寒猿.....

诗词详细

上方化成院

宋代·陈舜俞

琅函密锁君王字,石壁仍刊宰相诗。无限幽光动岩谷,山深惟有白云知。

诗词详细

胡生过上方寺言别

明代·吴孺子

日暮怜君至,相看鬓欲丝。佛灯欣上早,僧饭喜过迟。同病悲前事,连床问后期。可怜霜霰近,疲马向京师。

诗词详细

乙酉上元上方寺

明代·李梦阳

地爱僧林僻,人邀灯节游。缘塍朝借马,攺路晚登舟。春水凫鹥满,夕阳钟磬幽。相留待明月,箫鼓在中流。

诗词详细

登上方寺铁塔

清代·陈维崧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有多少、梨花夜雨。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唯吾汝。晋宋事,总尘土。鸿蒙一气凭斟取。蹑丹.....

诗词详细

乱云峰顶紫田翁,二十年前辇寺逢。怪我无成头白早,千金散尽学屠龙。

诗词详细

  上方谷之战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因为这一场战役足以改变蜀国的结局,诸葛亮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大军进入上方谷之后本想用火烧死司马懿大军,不料一场大.....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上方谷之战如果不下雨的历史会改变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次战役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上方谷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

详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智谋和策略的时代。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和魏国都督司马懿是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在上方谷之战中的对决,被誉为智谋与.....

详细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

详细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消灭曹魏的势力,发动了一系列北伐战役。其中,上方谷之战是诸葛亮北伐的关键一战。然而,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却未能料到一场突如其来.....

详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上方谷之战”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上方谷之战”是小说《三国演义》一次虚构的战役,正史并无此战的记载。这.....

详细

  还不知道:诸葛亮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何大雨灭火后,阻止部下用箭射杀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引言  决定一场战争胜败有.....

详细

  《水浒传》作为名著,相信大家都看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方腊起义是什么样的?对当时的宋朝打击有多大?方腊为什么起义?其实这一切的源头,竟然只是因为宋徽宗爱好艺术.....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没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暴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演义》中,诸.....

详细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10族的人,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朱棣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皇宫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称帝,准备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