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
复制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李舜臣的轶事典故
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陆军的优势兵力在朝鲜釜山登陆,同时以强大的舰队配合陆军行动。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奋起抗击,屡挫日本海军,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迟滞了日本陆军的进攻速度。5月上旬,李舜臣水师与日本海军在玉浦洋面上展开激战。当时,日军傲气十足,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进村庄抢劫去了。李舜臣乘敌不备,率85艘舰船隐蔽疾驶,直扑玉浦港,当即击沉、烧毁敌舰26艘,击毙日军1000余人,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朝鲜水师仅一人负伤。
从5月底到6月上旬,李舜臣又指挥了唐浦战役。
1592年5月29日,李舜臣率领备龟船的23艘战舰,与元均指挥的水师会合,准备向泗川洋面的日军阵地发动进攻。到达预定地点时,李舜臣发现敌占据的地形险要,不利攻击,便随机应变,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诱敌出港,准备在洋面上歼灭敌人。日本海军见朝鲜海军不战而退,误以为是胆怯,即全力追击。待敌追至对朝鲜水师有利的海域时,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转退为进,以“龟船”充当先锋,冲入敌阵,左冲右撞,往来穿梭,同时发射各种火炮,将敌舰撞破或击沉。其它战船也不甘示弱,箭炮齐发,日本舰队大乱。经过一番激战,日军参与追击的全部舰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缴获。
1592年6月2日,李舜臣率舰队进攻唐浦敌军,令龟船冲向敌旗舰并将其撞破,同时纵火将在唐浦的21艘敌舰全部烧毁。
1592年6月5日,李舜臣与李仁祺部,采取诱敌出洋,前后夹攻的战术,又烧毁敌舰26艘。7月,朝鲜水师在闲山岛海战中击毁敌舰近百艘,一举歼灭敌海军主力。
为挽回败局,日寇巧施反间计得逞,李舜臣被撤职,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复灭,闲山岛大本营被敌人占领。这时朝廷迫于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师统制使,委以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但同时,朝廷认为水师已垮,难以御敌,令李舜臣率部登陆作战。临危受命,再次复出的李舜臣以军事谋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势,认为水师绝不可废。李舜臣以残存的12只战船和120名水兵为基础,首先补充了一部分兵员,抓紧训练,其次重新选择了新的水师基地,李舜臣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很明显,敌人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我方要取胜,必须借助地利,即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
8月底,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击退前来偷袭的8艘敌舰后,主动撤到地势险要的珍岛碧波亭隐蔽起来。这一带的地势李舜臣是了如指掌的:前有小岛阻拦,港内可以隐藏数十艘战船;更为有利的是这个海域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即鸣梁海峡。这里每天海潮涨落4次。李舜臣认为这个“阻难狭路”是杀敌好战场。他派人在鸣梁海峡东西两个出口暗设铁索和木桩,目的是要涨潮时驶入的敌舰,退潮时不能驶出,给朝鲜水师提供一个理想的瓮中捉鳖的场所。
1597年10月26日,日军以330艘战船和9200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一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歼敌1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基地。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
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遗著辑成《李忠武公全书》。
李舜臣的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舜臣,字汝谐,公元1545年生于汉城乾川洞。家族德水李氏是一代的名门望族,但李舜臣出生时,家道中落。李舜臣的父亲李贞,由于出身于士祸(李朝士大夫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殃及的家庭,终身无法取得功名,家道中落加之生活清贫困苦,幼年的李舜臣迁居到忠清道的牙山。
少年时的李舜臣喜好舞刀弄枪,常常带着弹弓在乡里游荡、做出射击行人的恶作剧,邻舍有"长老皆惮之,不敢遇其门"。他经常与玩伴们模仿行军布阵,而且还指挥得井井有条,在打闹中将"敌人"击败。
11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文章丹青妙笔,小有成就。不过,李舜臣一有空便骑马狩猎、耍拳弄棒,一心想着投笔从戎。
22岁时正式开始佩剑习武。由于自小留心武艺,李舜臣各种兵器样样精通,又因为他文化功底深厚,《孙子》、《吴子》等兵家经典无不通读。
公元1576年,李舜臣武举登科,在此之前他曾参加马术考试因坐骑反常被摔在地,在场武生和考官们大惊失色,但他支着一条腿站立起来,一瘸一拐跳到一棵柳树跟前,折了一些树皮和枝叶,自行包扎起来。这次考试因为意外事故而无法继续。
入仕经历
1576年武科及第后,曾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
1583年,丰臣秀吉用武力荡平各路军阀,统一了日本,成为日本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妄图建立一个包括朝鲜半岛、中国、日本在内的封建大帝国。朝鲜成为日本征服的第一个目标。
1589年,丰臣秀吉派遣使者到朝鲜,要求朝鲜李氏王朝合攻明朝,遭到严词拒绝。丰臣秀吉借机侵略朝鲜。
1591年,经宰相柳成龙举荐,47岁的李舜臣被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为抵御外侮,操练水军,建造铁甲“龟船”。
从1591年起,日本就积极着手进行侵朝战争的各项准备。李舜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承命于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一海军要职。李舜臣到职后,即竭尽全力加强海军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他着重抓了整顿军队和改制武器两件事。在整顿军队方面,他吸收了朝鲜海军的优良传统及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所属海军的战斗编队、战略战术、进行了改革;并加强了对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指战员都成为忠于祖国、英勇善战的勇士。
先进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李舜臣还对“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长10余丈,宽1丈多,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敌人炮火不易伤害它。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使敌人在接舷战时无法攀登。船头有一个大龙头,上设两个炮眼,在行进中船内可焚烧硫磺等物,烟从龙口喷出,可以起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作用。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便于士兵在船内向敌人发射火力。同时,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一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加大后的船体可多存淡水、粮食,适合长时间、远距离航行。经李舜臣改造后的龟船马上投入成批生产,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
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部却于6~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夺取制海权,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9月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嘉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日军海军之后不敢再战。
1597年,日本施反间计使其受诬告而被革职下狱后,调集重兵再犯朝鲜。朝鲜水军在庸将元钧指挥下几遭全灭。9月,他重被起用后,重整舰队,10月鏖战于鸣梁海峡,以12艘舰船击退330余艘敌舰,粉碎日军西进企图。随后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海军基地,同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军组成联合舰队,对敌加强进击并实施海上封锁。
明代的诗词鉴赏
更多秀色真可餐,云鬟不须理。江水湿罗衣,夫容满身紫。[查看详情]
蕊珠簪笔旧名都,深意托征途。移床直据芙蓉顶,敕银鹿、休扰松鼯。埋雪小亭,团圞琴趣,此乐世间无。闲来说饼胜新酥,红友映冰壶。排忧劝我须沉醉,听城上、三度啼乌。无分珥貂,嵇公懒也,归倩好山扶。[查看详情]
摇落江天倍黯然,隋堤鸦噪夕阳边。谁家楼角当霜杵,几外关程送晚蝉?为计使人西去日,不堪流涕北征年。孤生蕉萃应相似,怕见残枝带暮烟。[查看详情]
洞门春霭蔽深松,飞磴缠空转石峰。猛虎踞崖如出柙,断螭蟠顶讶悬钟。金城绛阙应无处,翠壁丹书尚有踪。天下名区皆一到,此山殊不厌来重。[查看详情]
东风小院阑干曲,满地梨花涴香玉。金囟昼静燕初闲,火养沉烟一丝绿。美人消瘦桃花肌,春腰玉减一尺围。碧纱帐小蝉翅薄,睡损舞裙金缕衣。绿云盘盘堆枕重,翠滑斜偏小金凤。啼杀流莺唤不醒,风流政作江南梦。槛前芍药吹幽香,隔花玉漏声正长。冶情荡漾收不得,.....[查看详情]
杜陵飘泊日,骥子远游身。夜读居家惯,羁吟对客频。流年非孺子,乡国有贤人。桃李无贞性,繁华祗竞春。[查看详情]
云水苍天已付公,百年游走意何穷。好山到处虽真好,风漠如今却更风。到底此身閒自乐,与人佳兴老真同。白头明日閒衣钵,肯负徐家二阮东。[查看详情]
对青筠膜渍霞斑,渥紫梬膏鍊月颜。自觉金风爽仙驭,谁将玉雪洒人寰。薛涛歌里扬清啭,卓女吟边障远山。万里桥西销暑会,几回琼树梦中攀。[查看详情]
制变易为失,所贵谨未然。本心秉灵德,洞鉴蚩与妍。譬彼达海流,出自山下泉。积久谅益深,云涛鼓风烟。始学诚巳误,[查看详情]
受降城下战初回,无定河边画角哀。落日沙场秋色满,题诗人在赫连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