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踏的词语

共 96 条词语 ,当前第 4 页

描写踏的词语有踏臂、踏布、踏壁、踏白、踏节、踏脚、踏肩、踏籍、踏缉、踏荒、踏戽、踏花、踏鼓、踏歌、踏杠、踏竿、踏伏、踏芳、踏碓、踏踶、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 踏臂

    tà bì

    ①.亦作“蹋臂”。②.连臂而歌,踏地为节。 [查看详情]

  • 踏布

    tà bù

    ①.亦作“蹋布”。②.踹布。旧时对棉布整理加工的一道工序。踹匠将漂染过的棉布卷上木滚,放在石板上,上压约千斤重的凹字形大石,一人足踏大石两端,左右往来滚动,以使布质紧密光滑。 [查看详情]

  • 踏壁

    tà bì

    ①.亦作“蹋壁”。②.紧挨着墙壁。③.谓缘壁而上。 [查看详情]

  • 踏白

    tà bái

    ①.见“踏白军”。②.谓开路,打先锋。也指打先锋的人。 [查看详情]

  • 踏节

    tà jié

    ①.亦作“蹋节”。②.以脚踏地打节拍。 [查看详情]

  • 踏脚

    tà jiǎo

    旧时北方有炕,炕前置有一张矮脚椅子,方便人上下,称为“踏脚”。 [查看详情]

  • 踏肩

    tà jiān

    接连。也作“挨肩”、“挨肩儿”。 [查看详情]

  • 踏籍

    tà jí

    见“踏藉”。 [查看详情]

  • 踏缉

    tà jī

    察访搜捕。 [查看详情]

  • 踏荒

    tà huāng

    ①.实地察看灾情。②.踏勘荒地,以便开垦。 [查看详情]

  • 踏戽

    tà hù

    踏车戽水。 [查看详情]

  • 踏花

    tà huā

    ①.亦作“蹋花”。②.踏青,游春。③.佛经故事:昔有南窟仙人,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北窟仙人处取火。北窟仙人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查看详情]

  • 踏鼓

    tà gǔ

    ①.亦作“蹋鼓”。②.古时歌舞,着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 [查看详情]

  • 踏歌

    tà gē

    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奏。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性歌舞,参与者连臂以脚踏地而歌。台湾高山族同胞尚存有此种歌舞形式。唐·李白〈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也作“蹋歌”。 [查看详情]

  • 踏杠

    tà gàng

    旧时一种酷刑。 [查看详情]

  • 踏竿

    tà gān

    踏跷。 [查看详情]

  • 踏伏

    tà fú

    ①.亦作“蹋伏”。亦作“蹹伏”。②.搜索敌人的伏兵。③.倚伏。 [查看详情]

  • 踏芳

    tà fāng

    犹踏花。 [查看详情]

  • 踏碓

    tà duì

    用脚踏的舂米碓。 [查看详情]

  • 踏踶

    tà dì

    ①.亦作“蹋踶”。②.见“踏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