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至的词语

共 50 条词语 ,当前第 2 页

描写夏至的词语有枭羹、悬炭、土圭、晏阴、炎熇、异政、茂育、日永、日差、分至点、空桑、皇地祇、晷度、金伏、公宦、北至、日修夜短、射鱼指天、初伏、中伏、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 枭羹

    xiāo gēng

    以枭肉制的羹汤。古代夏至日皇帝制之以赐臣下,寓有除绝邪恶之意。 [查看详情]

  • 悬炭

    xuán tàn

    ①.古代厌胜术之一。②.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查看详情]

  • 土圭

    tǔ guī

    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查看详情]

  • 晏阴

    yàn yīn

    ①.柔和之阴,微阴。②.借指夏至。③.晴阴。 [查看详情]

  • 炎熇

    yán hè

    ①.亦作“炎?”。亦作“炎歊”。②.暑热。 [查看详情]

  • 异政

    yì zhèng

    ①.各自为政。②.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③.优异的政绩。 [查看详情]

  • 茂育

    mào yù

    努力育养。语出《易·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高亨注:“茂读为懋,勉也,努力也。” [查看详情]

  • 日永

    rì yǒng

    ①.指夏至。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故云。②.指夏天白昼长。 [查看详情]

  • 日差

    rì chà

    日影逐日长短之差。古代立表测日影以验气,影最短为夏至,最长为冬至,逐日递差,历家常根据日差推求气至的时刻。 [查看详情]

  • 分至点

    fēn zhì diǎn

    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的总称。 [查看详情]

  • 空桑

    kōng sāng

    ①.传说中的山名。产琴瑟之材。②.瑟名。古代于夏至祀地奏乐用。③.空心桑树。④.指非父母所生,来历不明者。⑤.指僧人或佛门。 [查看详情]

  • 皇地祇

    huáng dì qí

    对地神的尊称。 [查看详情]

  • 晷度

    guǐ dù

    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与吉凶休咎相联系。 [查看详情]

  • 金伏

    jīn fú

    金气伏藏。多用以指炎热的伏天。按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即所谓“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属金,金畏火而金气伏藏,故称。 [查看详情]

  • 公宦

    gōng huàn

    谓任朝廷官员。 [查看详情]

  • 北至

    běi zhì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查看详情]

  • 日修夜短

    rì xiū yè duǎn

    修:长。指夏至前后的几个月昼长夜短。 [查看详情]

  • 射鱼指天

    shè yú zhǐ tiān

    对著天射鱼。比喻徒劳无功,必无所得。 [查看详情]

  • 初伏

    chū fú

    夏季最热的前十天。参见“三伏”条。 [查看详情]

  • 中伏

    zhōng fú

    ㈠. 中伏 [ 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㈡. 中伏 [ zhòng fú ]中了敌人的埋伏。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