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钺的词语
共 48 条词语 ,当前第 1 页
描写钺的词语有鏚钺、假节钺、陨铁钺、不辟斧钺、斧钺刀墨、不避斧钺、桥公钺、二钺、伏钺、衮钺、黄钺、玄钺、元钺、钺下、授钺、齐钺、朱钺、杖钺、仗钺、玉钺、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鉞”。 [查看详情]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 “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查看详情]
文化期文物,现馆藏于哈尔滨哈福文化馆。 [查看详情]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查看详情]
斧钺:古代军法用来杀人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查看详情]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查看详情]
汉·蔡邕有《黄钺铭》,褒扬汉将桥玄守边武功。后因以“桥公钺”指《黄钺铭》。 [查看详情]
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 [查看详情]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查看详情]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查看详情]
天子的仪仗。 [查看详情]
古代铁制斧形兵器。 [查看详情]
即玄钺。古代兵器。铁斧。 [查看详情]
犹言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语。 [查看详情]
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查看详情]
犹齐斧。利斧。齐,通“资”。 [查看详情]
红色的斧钺,九锡之一。 [查看详情]
手执斧钺。表示威权。《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缊袍丽于裘服,把橦安于杖钺。”唐杜甫《江陵节度劐阳城郡王新楼成》诗:“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余清。”亦以喻掌握兵权。 [查看详情]
手持黄钺,表示将帅的权威。引申指统帅军队。 [查看详情]
①.古代武器大斧的美称。②.饰玉或玉制的钺。古代作为仪仗或用于殉葬。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