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客家

kè jiā

ㄎㄜˋ ㄐㄧㄚ

名词

客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客家kè jiā

指在西晋末年和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现在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的汉人。

英文Hakka;

国语辞典

客家kè jiā

1.为主人做事的工人。

例证《谈征 · 名部下 · 客家》:“焦光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今人谓客家者本此。”

2.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

例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 张协状元 · 第八出》:“纵饶挑贩客家,独自个担来做己有。”

3.客家人的简称。参见“客家人”条。

网络解释

客家kè jiā

客家(英文:Hakka,客语白话字:Hak-kâ或Khak-kâ,客语拼音:Hag-ga或Kag-ga)。

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古代客家先民的历史开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经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宋室南渡,中原汉族大举南迁,陆续迁入南方各省,经过千年演化,最迟在南宋已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汉族民系。

客家人以粤赣闽(惠州、梅州、深圳、赣州、汀州、河源、韶关等)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分布在广东(2009年约2300万,约占广东人口的27.5%)、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香港、澳门、台湾(台胞约500万)等省区的180多个县(市/区),总人口达7000万以上,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5%;约1000万分布于除中国外的80余个国家,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如岭南)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至2017年,设有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

客家的单字字义

  • 拼音部首总笔画9

    客 [ kè ] 基本解释:①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例如~人。宾~。会~。不速之~。~气。~卿。 ②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例如旅~。~居。~籍。~死。 ③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例如顾~。乘~。~流量。... [更多解释]

  • 拼音jiā 部首总笔画10

    家 [ jiā ] 基本解释:①词尾,指一类的人。例如老人~。 ②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例如水生~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客家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