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í gǔ
注音ㄎㄨㄟˊ ㄍㄨˇ
◎《山海经 · 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
夔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uí gǔ,是指战鼓。
夔 [ kuí ] 基本解释:①〔~~〕敬谨恐惧的样子。 ②〔~立〕肃立。 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详细解释:名词 1.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 [更多解释]
鼓 [ gǔ ] 基本解释:①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如~乐( yuè )。~角( jiǎo )。大~。 ②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例如耳~。石~。 ③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例如~吹。~噪。 ④发动... [更多解释]
kuī gǔ
kuí gū
wǔ gǔ fēng dēng
hóu kuí
shé gǔ
jī gǔ
gǒu gǔ
gǒu gǔ tóu
gǒu gǔ tū
gǒu gǔ jiǔ
gǒu tóu gǔ wán
zhū gǔ
zhū gǔ sù
wǔ gǔ
wǔ gǔ zá liáng
bā gǔ
dǎng bā gǔ
qiān gǔ
wàn gǔ
kè gǔ míng xīn
qiān gǔ yī shí
wǔ gǔ fēng shú
wǔ gǔ dà fū
wǔ gǔ bù fēn
wǔ yán gǔ
liù gǔ
gǔ liù shí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gǔ shī shí jiǔ shǒu
jiǔ gǔ
biāo bǐng qiān gǔ
qiān gǔ bù xiǔ
夔鼓,拼音是:kuí gǔ。意思是: 《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