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中立

zhōng lì

ㄓㄨㄥ ㄌㄧˋ

形容词

偏袒

中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立zhōng lì

1.处于对立的双方之间,不倾向或偏袒一方。

例如严守中立。

英文neutral;

2.独立。

英文independent;

引证解释

中立zhōng lì

1.中正独立。

例证《礼记 · 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孔颖达 疏:“中正独立,而不偏倚,志意强哉,形貌矫然。”唐 · 白居易 《养竹记》:“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明 · 徐霖 《绣襦记 · 汧国流馨》:“尔 李氏 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是则尤人所难者也。”

2.在对立的各方之间,不倾向于任何一方。

例证《国语 · 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韦昭 注:“中立,不阿君,亦不助太子也。”《后汉书 · 荀彧传》:“贡 与 邈 等分非素结,今来速者,计必未定,及其犹豫,宜时説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李贤 注:“不令其有去就也。”鲁迅 《书信集 · 致萧三》:“《现代》虽自称中立,各派兼收,其实是有利于他们的刊物。”

3.指使中立,不倾向于一方。

例证刘少奇 《坚决粉碎顽固派的进攻》:“展开广泛的统战工作,以便争取与中立他们。”

4.居中而立。

例证《大戴礼记 · 保傅》:“故 成王 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宋史 · 乐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

国语辞典

中立zhōng lì

1.居中站立。

例证《大戴礼记 · 保傅》:“故成王中立而听朝,则四圣维之。”《宋史 · 卷一三八 · 乐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环。”

2.处于对立的各方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

例证《国语 · 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 · 第三五回》:“现在俄日打仗的事,我们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

3.独立自主。

例证《史记 · 卷一二三 · 大宛传》:“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

4.意志坚屹不摇。

例证明 · 徐渭《绣襦记 · 第四一出》:“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

网络解释

中立zhōng lì

中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ōng lì,比喻不站在任一方立场的一种立场,拥有自己的主见。道德中立:表示不偏不向,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既可以认为是明哲保身,也可以认为是坚持道德原则,或者是认理不认人。

中立的单字字义

  • 拼音zhōng 部首总笔画4

    中 [ zhōng ] 基本解释:①恰好合上。例如~选。~奖。~意(会意,满意)。 ②受到,遭受。例如~毒。~计。 ③科举考试被录取。例如~举。~状元。 详细解释:动词 1.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英文 :...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5

    立 [ lì ] 基本解释:①站,引申为竖起来。例如~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②做出,定出。例如建~。设~。树~。~意。~此存照。 ③存在,生存。例如自~。独~。势...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中立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