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fú xī

ㄈㄨˊ ㄒㄧ

宓羲 庖羲

伏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羲fú xī

(2852—2738 B.C.)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英文one of the earliest legendary rulers;

国语辞典

伏羲fú xī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例证《史记 · 卷一三〇 · 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文选 · 潘岳 ·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

网络解释

伏羲fú xī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伏羲的单字字义

  • 拼音部首总笔画6

    伏 [ fú ] 基本解释:①趴,脸向下,体前屈。例如~卧。~案读书。 ②低下去。例如此起彼~。 ③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例如~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④使屈服。例如降~。降龙~虎。 ...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16

    羲 [ xī ] 基本解释:①〔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娲”、“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如“~皇”,“~炎”(伏羲和炎帝。炎帝即神农),“~轩”(伏羲和轩辕),“~黄”(伏羲和黄帝),“~经...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伏羲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