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腊

fú là

ㄈㄨˊ ㄌㄚˋ

伏臘

伏腊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腊fú là

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国语辞典

伏腊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

例证《文选 · 杨恽 · 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 · 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

例证《史记 · 卷五五 · 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文选 · 潘岳 · 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供伏腊之费。”

网络解释

伏腊fú là

伏腊,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là, 亦作“ 伏臈 ”,一指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伏腊的单字字义

  • 拼音部首总笔画6

    伏 [ fú ] 基本解释:①趴,脸向下,体前屈。例如~卧。~案读书。 ②低下去。例如此起彼~。 ③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例如~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④使屈服。例如降~。降龙~虎。 ...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12

    腊 [ là ] 基本解释:①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②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例如~肉。~鱼。~味。 ③姓。 详细解释:动词 ◎形声。从肉,巤( liè ...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伏腊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