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三衙

sān yá

ㄙㄢ ㄧㄚˊ

三衙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衙sān yá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国语辞典

三衙sān yá

1.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

例证《宋史 · 卷二三 · 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2.三回。

例证元 · 秦?夫《赵礼让肥 · 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网络解释

三衙sān yá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三衙的单字字义

  • 拼音sān 部首总笔画3

    三 [ sān ] 基本解释: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例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②表示多次或多数。例如~思而行。~缄其口。 详细解释:数词 1.指事。本义:数目。...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13

    衙 [ yá ] 基本解释:①旧时官署之称。例如公~。~门。~参( cān )(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 ②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 ③排列成行的事物。例如槐~...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三衙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