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异文

yì wén

ㄧˋ ㄨㄣˊ

異文

异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异文yì wén

1.对异体字、通假字的总称。

英文different race or nation;

2.不同书籍或同一书籍不同版本记录的相同事物,不同的学句。

英文different edition of the same book or different books carrying the same news;

引证解释

异文yì wén

1.指音乐中能触发和表现人们不同感情的不同音阶或调式。

例证《礼记 · 乐记》:“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孔颖达 疏:“宫商别调是异文,无不欢爱,是合爱也。”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例证《左传 · 隐公二年》“夏, 莒 人入 向,以 姜氏 还” 晋 · 杜预 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清 · 龙翰臣 《逆妇姜于齐》:“姜 何罪?其不氏犹氏也。 姜 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清 ·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 · 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 · 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

3.指不同的版本和经说。

例证清 ·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汉 定天下,立羣师,置羣弟子,利禄之门,争以异文起其家,故《易》、《书》、《诗》、《春秋》之文多异。”

4.不同的文字。

例证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国语辞典

异文yì wén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相对于正字而言。如“迹”是“迹”的异文。

网络解释

异文yì wén

(1).指音乐中能触发和表现人们不同感情的不同音阶或调式。《礼记 · 乐记》:“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孔颖达 疏:“宫商别调是异文,无不欢爱,是合爱也。”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 · 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 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 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 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 · 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例:《论语》中人名“申枨”,《史记》引作“申党”。

(3).指不同的版本和经说。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 汉定天下,立羣师,置羣弟子,利禄之门,争以异文起其家,故《易》、《书》、《诗》、《春秋》之文多异。”

(4).不同的文字。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异文的单字字义

  • 拼音部首总笔画6

    异 [ yì ] 基本解释:①不同的。例如~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②分开。例如... [更多解释]

  • 拼音wén 部首总笔画4

    文 [ wén ] 基本解释:①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例如灿若~锦。 ②刺画花纹。例如~身。 ③记录语言的符号。例如~字。~盲。以~害辞。 ④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例如~凭。~艺。~体。~典。~苑。~...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异文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