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辟

bā bì

ㄅㄚ ㄅㄧˋ

八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八辟bā bì

周制规定八种人的犯罪须经特别审议,并可减免刑罚,称为“八辟”。《周礼 · 秋官 · 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贾公彦疏:“案《曲礼》云:'刑不上大夫。'郑注云:'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若然,此八辟为不在刑书,若有罪当议,议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也。”孙诒让正义:“依《曲礼》注义,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乃有刑也。”后来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的亲族、近臣减刑免刑的特权规定。汉代改名八议,三国魏正式写入法典,一直沿用到清代。

国语辞典

八辟bā bì

辟,法令。八辟是周代针对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分为议亲之辟(对宗室之亲)​、议故之辟(对王之故旧)​、议贤之辟(对有德行之人)​、议能之辟(对有道艺之人)​、议功之辟(对有功勋之人)​、议贵之辟(对有高爵位之人)​、议勤之辟(对憔悴国事之人)​、议宾之辟(对先贤之后)​。见《周礼 · 秋官 · 小司寇》。八辟本不列入正式的法律中,后来改称为“八议”,纳为正式的法规,自汉沿用至清。

例证《周礼 · 秋官 · 小司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唐 · 孔颖达 · 正义:“郑注云:『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若然,此八辟为不在刑书。若有罪当议,议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

网络解释

八辟bā bì

孙诒让正义:"依《曲礼》注义,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乃有刑也。"后来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的亲族﹑近臣减刑免刑的特权规定。汉代改名八议﹐三国魏正式写入法典﹐一直沿用到清代。

八辟的单字字义

  • 拼音部首总笔画2

    八 [ bā ] 基本解释:◎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例如~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详细解释: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13

    辟 [ bì ] 基本解释:①君主。例如复~。 ②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例如~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③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④古同“睥”,睥睨。 详细解释:名词 1.会意。...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八辟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