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赓笙

杨赓笙

复制

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普贤文学

近代

杨赓笙的人物生平

  1912年“二次革命”前夕,李烈钧前往上海,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要员会议,商量讨袁事宜。叮嘱杨赓笙到湖口作讨袁准备。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总司令,即日在湖口成立讨袁总司令部,任命杨赓笙为总司令部秘书长,负责撰写“江西讨袁总司令檄文”。这次湖口起义,由于寡不敌众,遭受失败。随即秘密逃至日本东京,在头山满家里谒见孙中山,报告“湖口起义”情况,孙中山对他殷切慰勉,并留在身边,协助改组国民党。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大会,宣布将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赓笙首先遵照规定,按上指模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建议将誓词中“服从党魁”的“魁”字改为“纲”字,深受孙中山赞许。

  1914年,杨赓笙受孙中山派遣,赴南洋群岛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中华革命党南洋支部,担任书记;创办《光华报》、《苏门答腊报》,向华侨宣传革命,并以柳茹雪笔名发表长篇小说《双心史》,揭露袁世凯的罪行。同时筹募革命经费。1916年1月,赓笙将所募集巨款,亲自交给云南护国军政府。蔡锷将军在五华山光复楼设宴欢迎,并在席间致词:“上次湖口首义讨袁,咽冰先生在台前;这次护国讨袁,咽冰先生在幕后,咽冰先生功劳都是很大。”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重建元帅府,杨赓笙赴穗,充任总统府咨议、元帅府参议等职。

近代的诗词鉴赏

更多
  • 征尘飐帽访黄荆。几水旧居停。书室难忘风雨,留客胜长亭。茶婢喜明松火,汲清泉,戛响小铜瓶。记酒呼篱落,茶传纤手,曾荷主人情。倚笑老梅那树,舞虬枝,犹抠短窗棂。赣水吾庐何在,愁忆旧毡青。安得绿深初夏,看扶疏,绕屋读山经。叹对花间,恼几时,门外大.....[查看详情]

  • 过崇明

    近代·胡雪抱

    嫩黄水色接崇明,遥岸风光俨画成。送客纡徐入黄浦,天涯海尽树丛生。[查看详情]

  • 临江仙 千叶碧桃

    近代·邵祖平

    春与桃花有约,明霞铺遍墙腰。断魂南浦误回潮。媚生双桨侧,暖逐一溪高。远梦灯花偷卜,同心罗带难抛。锦衾珊枕夜迢迢。莫牵新别泪,又染旧红绡。[查看详情]

  • 解连环

    近代·丁宁

    夜荷莹碧,照虚堂孑影,旅怀愁织。试屈指、拾翠前溪,甚芳约未酬。竟随陈迹。细雨空山。懒重话玉楼消息。尽孤根自信,几度怨吟,鬓丝催白。凄霖打窗似泣,更疏疏密密,尘恨都集。问故园花好谁看。便一箭春帆,暂归如客。梦已难寻。况展转何曾眠得。强排遣,漫.....[查看详情]

  • 夏无酷暑冬无寒,一袭单衣四季穿。最是农夫方便处,耕耘不用历书看。[查看详情]

  • 风雨如磐一影驰,幽明顷刻路人悲。运交华盖眉难展,祸启飙轮力不支。时际升平独憔悴,生平傲骨总支离。尘寰撒手无家别,肠断孱躯一日师。[查看详情]

  • 立春后作 其一

    近代·刘咸荥

    兰陔风暖乐天伦,劫火吹残识往因。大陆龙蛇新岁月,小园松菊旧精神。促襟原宪贫非病,煆灶嵇康懒是真。草木无知春自好,欣欣生意入芳晨。[查看详情]

  • 转过路角又山隈,向晚登高急雨催。前后混茫都不见,人从五里雾中来。[查看详情]

  • 突骑临关不叫呼。石门风撼见栖乌。飞沙填目双瞳死,炎日蒸肤万发枯。休吊古,转愁余。难将才气付英图。却从间道频挥泪,马上哀吟拜硕儒。[查看详情]

  • 草上微风翻碧浪。数点青山,川水平如掌。照影随波心向往。浩歌归去无兰桨。一对燕儿来树上。无限相思,莫作殷勤唱。底事凝眸添怅怅。轻寒着意榴花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