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均吾
复制邓均吾(1898年11月5日—1969年9月3日),本名邓成均,笔名均吾、默声。四川古蔺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浅草》、《创造季刊》编辑,中共古蔺县委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21年参加创造社,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红岩》杂志主编。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9年9月3日,邓均吾因病逝世于重庆。享年71岁。译有《人类悟性论》、《希腊神话》、《科学概论》、《贫民》、《虚无乡消息》等作品。
邓均吾的人物生平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1月5日,邓均吾出生于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均吾入其祖父的私塾读书,接触四书五经和古典诗词。
清宣统元年(1909年),邓均吾岁父亲到河北上学,仍受正统儒家教育,但开始接触一些新书刊。
辛亥革命后,邓均吾全家自河北返回四川。
民国元年(1912年),邓均吾考入重庆广益中学。
民国五年(1916年),就读于重庆广益中学,酷爱新旧诗词,结识吴方吉,交往甚密。
民国九年(1920年),邓均吾离家远行,从重庆沿江东下上海,寻求人生的新理想。
民国十年(1921年)4月,在上海泰东书局编辑所工作,海结识了郭沫若和成仿吾。同年冬天,邓均吾参加创造社,是创造社在国内发展的首批社员之一。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与林如稷等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文艺季刊。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下半年起,邓均吾和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一起编辑《创造季刊》。
民国十二年(1923年)同郁达夫、成仿吾主办《中华新报》副刊。
邓均吾在“泰东”没有固定工资,仅靠编稿等不固定收人维持生计。民国十三年(1924年),浅草社的林如稷、陈翔鹤先后离去,《创造日》、《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皆相继停刊。创造社前期活动趋于停止。同年夏天,邓均吾六旬老母邱氏正在病中,他便离沪返川。
邓均吾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下半年返川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上半年,相继在湘西川军陈渠珍部任书记,在古蔺县立小学任教,在北碚温泉工作,在重庆联中和广益中学执教,为生计东奔西走,很为苦闷。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三一”惨案和“四·一二”政变,使他看到反动派的面目,他在痛苦中探求人生道路,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和介绍苏联国情的书刊,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时期,他的文学活动不多,创作新旧体诗词《乌江道中》、《野菊花》、《友谊》、《青山潍,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经友人介绍再次赴沪,在杨伯凯、任白戈、沙汀等积资创办的辛垦书店译书,预支稿费维持生活。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科学家汤姆生的《科学概论》,被恩格斯称赞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人类悟性论》,均由辛垦书店出版。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底,邓均吾再度回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邓均吾积极倡导兴办古蔺县立中学,并出任教务主任、校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古蔺时,他支持学生参加红军。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秋,邓均吾到成都,在《大声周刊》社工作。
1938年初,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被选为分会理事,任研究部负责人和《笔阵》编委,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团结进步文艺工作者,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夏,邓均吾常与车耀先及党员作家周文、沙汀、赵其文等往返,在他们的帮助下,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锻炼中,邓均吾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邓均吾因老母病故,返回故里。按照党组织的委派,从1939年秋至1941年春,任中共地下党古蔺县委书记,以教育职业为掩护,对该县地下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该县开展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工作皆有较大贡献。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邓均吾按照上级指示,撤离古蔺,利用同乡关系随赴彭水县任县长的朱彦林在县政府任秘书。他在彭水县立足后,协助上级转移隐蔽党员,并协助在该县建立特别支部。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邓均吾按照党的安排再返古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邓均吾任古蔺县教育科长;利用中学校长及县参议员的公开身份开展合法斗争,掩护地下党的秘密活动达四年之久。后因有‘戴红帽子”之嫌,被当局撤去校长职务,旋到北碚、金堂等地中学任教。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邓均吾又随同乡朱彦林宦营山县长之便,任营山晋德中学教席,兼县政府秘书,他利用县政府秘书工作搞情报工作,在危急关头多次保护了组织和同志。
1949年3月,邓均吾到重庆,经民主人士柯尧仿介绍在参议会任秘书。此时他失掉了党的组织关系,仍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联系民主人士。
重庆解放后,邓均吾全力投入人民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9年后,邓均吾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20世纪50-60年代,邓均吾历任重庆市文联秘书长、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奔腾》和《红岩》主编,并长期兼任重庆文史馆馆长。
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邓均吾遭到“四人帮”的迫害,他的许多诗词,被颠倒是非的随意阉割、曲解,打成“反诗”、“毒草”。邓均吾虽横遭迫害,但对党一片忠心,对前途仍充满希望。他告慰好友:‘请君放眼量风物,环宇同温会有时”(《酷热中答人问讯》)、“时间催物化,万古不曾停,~。”(《暮春》)。
1969年9月3日,邓均吾受文革迫害,因病逝世于重庆,享年71岁。
1979年2月,中共重庆市委在市政协礼堂为邓均吾举行追悼会,并予以昭雪平反。
近代的诗词鉴赏
更多征尘飐帽访黄荆。几水旧居停。书室难忘风雨,留客胜长亭。茶婢喜明松火,汲清泉,戛响小铜瓶。记酒呼篱落,茶传纤手,曾荷主人情。倚笑老梅那树,舞虬枝,犹抠短窗棂。赣水吾庐何在,愁忆旧毡青。安得绿深初夏,看扶疏,绕屋读山经。叹对花间,恼几时,门外大.....[查看详情]
嫩黄水色接崇明,遥岸风光俨画成。送客纡徐入黄浦,天涯海尽树丛生。[查看详情]
春与桃花有约,明霞铺遍墙腰。断魂南浦误回潮。媚生双桨侧,暖逐一溪高。远梦灯花偷卜,同心罗带难抛。锦衾珊枕夜迢迢。莫牵新别泪,又染旧红绡。[查看详情]
夜荷莹碧,照虚堂孑影,旅怀愁织。试屈指、拾翠前溪,甚芳约未酬。竟随陈迹。细雨空山。懒重话玉楼消息。尽孤根自信,几度怨吟,鬓丝催白。凄霖打窗似泣,更疏疏密密,尘恨都集。问故园花好谁看。便一箭春帆,暂归如客。梦已难寻。况展转何曾眠得。强排遣,漫.....[查看详情]
夏无酷暑冬无寒,一袭单衣四季穿。最是农夫方便处,耕耘不用历书看。[查看详情]
风雨如磐一影驰,幽明顷刻路人悲。运交华盖眉难展,祸启飙轮力不支。时际升平独憔悴,生平傲骨总支离。尘寰撒手无家别,肠断孱躯一日师。[查看详情]
兰陔风暖乐天伦,劫火吹残识往因。大陆龙蛇新岁月,小园松菊旧精神。促襟原宪贫非病,煆灶嵇康懒是真。草木无知春自好,欣欣生意入芳晨。[查看详情]
转过路角又山隈,向晚登高急雨催。前后混茫都不见,人从五里雾中来。[查看详情]
突骑临关不叫呼。石门风撼见栖乌。飞沙填目双瞳死,炎日蒸肤万发枯。休吊古,转愁余。难将才气付英图。却从间道频挥泪,马上哀吟拜硕儒。[查看详情]
草上微风翻碧浪。数点青山,川水平如掌。照影随波心向往。浩歌归去无兰桨。一对燕儿来树上。无限相思,莫作殷勤唱。底事凝眸添怅怅。轻寒着意榴花放。[查看详情]